2023-11-01

同志友善企業哪裡找?這 5 招幫你找工作,還能做自己

光輝十月份除了慶祝國慶,也是台灣的驕傲月(Pride Month),上週六號稱亞洲規模最大的的同志遊行總計更有超過 15 萬人參與,但當我們標榜台灣是第一個同婚合法、性別最平等的亞洲國家時,我們的職場有跟上嗎?答案恐怕是否定的,所以前面的那些 OS,仍是 LGBT+  族群普遍的痛。

國際上當企業在談人才議題或多元平等共融(Diversity, Equity & Inclusion, DEI)文化時,一定會談性別平等,而談性別平等時也幾乎都會涵蓋 LGBT+  或多元性別族群 (即同性戀、雙性戀、跨性別與非二元性別等),一般估計,該族群占總人口 5% 至 10%,若說絕對人數並非少數,因此企業如果要談招募多元人才、建立無歧視與偏見的文化,實在無法迴避這個議題。

但在台灣,由於企業長期以來對 LGBT+ 族群缺乏理解,職場上早已形成不問、不說的氛圍,許多 LGBT+ 族群得隱藏自己的性向或性別認同,以避免不友善的對待或風險,如此一來不僅無法在工作上全心投入,對企業的創造力與生產力也是一種減損。

5 種方法,幫你找到合適職場環境做自己

其實樂觀來說,近年已有外商、新創以及少數本土企業開始倡議多元性別友善,例如舉辦教育訓練、分享活動、贊助同志團體、推出相關商品,甚至以公司名義參與同志遊行,以吸引多元人才加入,並形塑進步的品牌形象,但在企業緩步前進的同時,如果身為 LGBT+ 族群,要如何找到一個不用偽裝、能自在做自己的環境?建議可採取以下五招,通過的「檢驗項目」愈多,踩雷機率愈低。

一、外商較重視多元性別議題

大多歐美跨國企業會在自家網站以相當篇幅宣示 DEI 願景、目標與作為,當中也會強調多元性別友善,建議可參考美國 Human Rights Campaign 每年公布的 Corporate Equality Index,像是 Apple、3M、花旗銀行、美國運通、迪士尼、星巴克等,都是連年獲得滿分的企業。不過,如果在台單位並非由百分百由國外總公司持有(如代理商、合資公司),或者台灣分公司的主事者特別保守,就有可能成為例外。

二、搜尋是否有支持行動

愈來愈多企業會以公司名義參與同志遊行、贊助同志人權團體活動,或者推出相關福利,企業通常也會主動發稿或宣傳,像是渣打、匯豐銀行日前加碼提供20周有薪陪產跟領養假等,都特別強調不分性別、同性伴侶都適用,這些訊息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。原則上有具體作為的企業,比起紙上談兵的,真正作到 LGBT+ 友善的機率也愈高。

三、DEI 求職平台

台灣目前並沒有類似英國 myGwork 或日本 JobRainbow 專營媒合同志友善企業與人才的組織,但有像 Alpha plus 這樣以 DEI 為訴求的平台,求職者能以「有成立支持團體」、「曾公開表態支持」或「設有性別友善空間」等超過 10 個條件來篩選友善企業,是務實且具體的方式。

四、同志友善企業評選

雖然歐美甚至連日本、香港早有同志友善企業的獎項,台灣卻遲遲未有類似機制,今年在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催生下,終於推出「同志職場友善指標」,檢核範圍包括「承諾」、「制度與福利」、「員工支持系統」、「教育訓練與宣導」和「公共參與及對外影響」五大面向,預計年底前會公布獲獎名單。

五、直接詢問公司是否有相關政策

與其旁敲側擊,不如直搗黃龍,在面試時詢問 HR 或主管公司是否有具體政策或制度、是否滿足你自身的要求(例如不分性別的服儀規範、性別友善廁所),你可從他們的答案與態度,判斷該公司是否有相關的意識與作為。

要留意的是,同志族群一般被認為消費力較強,部分企業會在此時推出相關的行銷或商品或將 Logo 換上彩虹圖像或旗幟,以吸引同志目光與轉傳分享,但可不要誤以為該公司就一定是同志友善,有時只是廣告公司代為操刀,公司並沒有任何具體的支持與作為,而這樣的現象在歐美並不罕見,因此還被稱作「rainbow washing (彩虹漂洗)」。

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,也被認為是相當包容的國家,但在 LGBT+ 議題上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不再需要用這些方式去判斷企業是否友善,而是友善已經成為一種日常。


 

(原文發表於風傳媒/作者: Alpha plus 共同創辦人 邱亮士)


繼續職涯加速〉

全美國多達1/4工作已經沒學歷限制,台灣何時跟上這股趨勢?

什麼是 DEI?企業求才與留才的關鍵都在這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