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樣可以年薪 85 億台幣?跟 C 羅一樣成為足球巨星。
source:WEF
世界經濟論壇(WEF)最新發布的《未來工作報告》指出,由於擁有多元的人才庫被視為提高人才有效性的最佳實踐,企業對 DEI 的重視度越來越高。
本次調查的上千間企業遍及全球 55 個經濟體 ,83% 的受訪企業實施 DEI 措施(比上次增加 16%),其中超過 50,000 名員工以上的大型企業更高達 95%,中小企業分別是 75% 和 73%。
企業未來五年規劃的 DEI 作為有
優先關注女性(76%)、身心障礙(56%)、Z 世代(52%)、年長員工(42%)、LGBTQ+(42%)五大族群
51% 進行全體員工的 DEI 教育訓練
48% 進行多元族群的招募、留任與晉升計畫
42% 設定 DEI 目標
39% 進行薪酬平等的審查與稽核
27% 將 DEI 的目標與措施推廣至供應鏈
22% 建立 ERG(員工資源團體)
創辦人 Hsin:許多權威機構與研究均一再指出 DEI 對企業營運有實質助益,因此不管從財務績效或人才永續的角度,絕大多數企業仍堅定前行。如果你還是懷疑,請繼續看下一則內容👇
你該知道關於 DEI 的事
你正在苦惱公司要不要導入 DEI?由於近期美國的紛擾,天下學習特別於上週舉辦了一場 DEI 線上分享會,邀請到 Alpha plus 共同創辦人、台灣唯一 DEI 專家 Alex 與資誠管顧桂竹安執董擔任講者,和百位人資夥伴分享近期風波與企業如何應對。
Alex 指出,美國反對 DEI 的聲音並非突如其來,且成因背景複雜,政治角力、企業矯枉過正、極端右翼勢力刻意扭曲都是原因,但目前多數企業仍堅持既有 DEI 作為,就像美國也有反對 ESG 的聲浪,但這不會改變地球暖化的事實,企業也必須採取行動。
再者,台灣在 DEI 議題尚處於起步階段,與美國狀態大為不同,當然不能類比,而台灣企業近年強調的職場友善與人才永續,以及必須與國際接軌的人權規範 (例如 CSDDD、UNGPs),其實都跟 DEI 息息相關,更別說台灣還有自身的中高齡、育兒生養、新住民等議題,因此 DEI 並不是選擇題,而是勢在必行,關鍵在於建立 DEI 的正確觀念,落實執行促成文化成形,DEI 的效益才能真正顯現在營運績效上。
你該知道職場發生什麼事
什麼是「 Micro-Retirement」?「微退休」是指 Z 世代工作者在 “退休後環遊世界” 與 “被工作燃燒殆盡” 之間,選擇了不斷暫時離開職場,享受人生。
Z 世代 “很難搞” 嗎?隨著年輕世代越來越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,暫離職場發展個人興趣、旅行、休息或 “找自己”,更能讓人保持健康身心狀態。樂觀來看,對於高齡化、少子化與退休年齡延後的勞動市場來說,長此以往反而有助實現 “活到老,(工作)做到老”。
另一方面,隨著缺工持續惡化與生活成本不斷增加,許多退休族群會重返職場,不僅可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困境,也能傳承其專業知識與技能。
創辦人 Judy:職場上「多代同堂」早已是現在進行式,打造跨世代間相互學習、激盪創新、合作愉快的共融職場,是強調人才永續的企業「必須要做」、而非「想不想做」的事。
麥當勞去年爆出主管涉性侵導致員工輕生事件,由於沒有第一時間妥善處理,不僅嚴重損害品牌商譽,更引起民眾抵制消費,與其他品牌的聯名活動也疑因此取消。經過兩個月沉寂,麥當勞上週正式對外坦承:
同時,也宣布三大改革作為,包括
此事件凸顯企業面對性平議題的兩大誤區,一是發生性騷擾事件「未及時與適當採取糾正與補救」(性別平等工作法第 13 條),一是「未針對主管、負責性騷擾申訴與處理人員每年進行防治性騷擾教育訓練」(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準則第 9 條),而這剛好就是 Alpha plus DEI100 評估結果中最多企業沒有做到的。想知道公司還存在哪些違法風險?快透過 DEI100 快速檢視。
川普總統上任後即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對跨性別者的保護,未來聯邦政府只承認「男性」和「女性」,且不可改變,判定標準為是否擁有卵子或精子。此舉影響甚鉅,例如官方已停止簽發性別中立「X」護照,過去曾更改性別的民眾換發護照時,也將被迫改回原生理性別。對此美國醫學協會與精神病學協會等皆表達反對,認為性別是光譜概念,而非絕對二分為男性或女性,此命令勢必也將引發法律挑戰。A+:否定不代表不存在
AI 無所不在,少數公司甚至運用結合 AI 技術的網路攝影機、語音辨識系統等分析或追蹤員工情緒變化,但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,2026 年 8 月起歐盟雇主將被禁止此類作為,主要基於歐盟《人工智慧法案》的規範。不僅如此,若企業運用 AI 評估求職者,則不得涉及與工作專業無關的個人特徵(例如社經狀態、身分背景),否則將被重罰全球營收的 7%。
過去台灣人如果跟日本人結婚,戶籍登記時的國籍必須是「中國」,但日本法務省日前宣布,5 月起國籍欄位將開放填入地區名稱,也就是可填入「台灣」,許多國人聽到此消息後相當振奮,認為終於能夠正名。此舉當然引來中國抗議,不過日本政府認為這是日本內政,無需特別回應。
勞動部嚴重職場霸凌事件敲響台灣職場警鐘,職場霸凌應明確入法也成各界共識。勞動部上週說明《職業安全衛生法》修法進度,指出將新增「職場霸凌防治專章」,最快 5 月就可以送至立院審議。不過該專章適用對象為勞工,針對公務員的保障則須公部門主管機關考試院推動修法,此部分目前尚在研議中。
德國媒體每日鏡報日前建議四個值得移居的國家,台灣因穩定民主、民眾熱情、醫療系統現代與基礎設施完善等獲得高度推薦,報導中還特別指出台灣是首個通過同婚的國家,顯示對人權與多元價值的尊重,以及友善的「就業金卡」允許科技數位人才游牧工作,都是脫穎而出的原因。榜上的另外三個國家為加拿大、冰島與烏拉圭。 A+:身在福中要知福 😄
「ESG 近幾年席捲台灣企業,大家愈來愈重視,衍生的職位如「永續管理師」也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、碳排評估工具也越來越多,但是好像少了一點什麼?人才。」
【上一期】企業要 “man” 一點?|103-職場 DEI 加速報 【下一期】Apple 跟川普唱反調|105-職場 DEI 加速報